更新时间:2025-09-18 04:02:57
如果你突然得知自己一年后会失明,失明前的这段时间,你将如何度过?
是陷入焦虑恐惧,还是将对这世界的最后一眼深深刻在脑海中?
一对加拿大夫妇带着3个即将失明的孩子,做了个令人动容的决定:环游世界。
他们想在孩子们失去视力之前,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看到世界的美丽,用美好填满他们的视觉记忆。
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《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》,已被无数影迷列入今年最走心、最治愈的纪录片。
该片由国家地理出品,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团队制作,荣获了第46届新闻与纪录片艾美奖最佳剪辑奖,在豆瓣获得了8.2的高分。
这部电影也正在国内上映,但可惜截至目前,票房仅有75万。
影片超越了单纯的旅行记录,展现了一个家庭如何用爱与勇气,在黑暗降临前,为孩子们留下一生难忘的光明记忆。
片中诗意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,引发对生命、失去和爱的思考,在这个浮躁焦虑的当下,尤其值得一看。
这部影片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不仅仅是壮丽的风景记录,更是一个关于感官觉醒的旅程。
父母们不仅仅是让孩子们“看”,还引导他们用手触摸岩石的纹理,用耳朵倾听风声与海浪,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。
每一处风景,都因为孩子们即将失明的命运而变得弥足珍贵。
看完这部纪录片,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,庆幸还能用眼睛看到这个世界,并且更加珍惜当下。
居住在加拿大的佩尔蒂埃一家,有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,像所有四孩家庭一样,日常充满着欢笑与混乱。
然而,一个从天而降的噩耗,彻底改变这家人的生活。
四个孩子中的三个:米娅(Mia)、科林(Colin)和劳伦特(Laurent),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且无法治愈的遗传性疾病——视网膜色素变性。
这种疾病会导致他们的视力逐渐退化,最终永久失明,现代医学至今无法治愈。
孩子们中最大的11岁,最小的才4岁,本应是人生初始最明亮的阶段,却被提前预告了一个黑暗无光的未来。
他们的视野将会逐渐萎缩,直至彻底失明。
医生建议佩尔蒂埃夫妇趁孩子们还能看见,多买一些画册影集给他们看,丰富他们的视觉记忆,让他们失明后依然记得这个世界的样子。
但佩尔蒂埃夫妇做了一个更勇敢的决定:带孩子们环游世界。
图片终究无法替代身临其境的感受,他们要与时间赛跑,在黑暗降临之前,为孩子们留下珍贵的视觉记忆。
环球旅行需要一大笔钱,夫妻俩已经准备好卖房卖车,倾尽财产。 巧的是就在出发前,爸爸赛巴斯丁的公司被并购,他持有的股份刚好可以作为旅行资金,只要一天的预算控制在200美元以内就行。 于是一家人为了省钱,在旅途中尽量选择露营、青旅、民宿以及徒步,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算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出发前,佩尔蒂埃一家让孩子们列出各自的“梦想活动”清单。
孩子们的愿望是五花八门,比如在土耳其坐热气球、在亚马逊雨林中探险以及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等。
一家人就依据这些愿望清单上的内容规划旅行路线,一项一项去实现。
比如4岁的劳伦特想要骑在骆驼背上喝果汁,一家人就去到埃及,让孩子真的骑着骆驼喝果汁。
6岁的科林想在火车上过夜,一家人就在非洲的火车上过夜,实现了他的愿望。
11岁的米娅想骑马,一家人就来到了最适合骑马的蒙古,让她在草原上骑了个痛快。
9岁的雷欧想学冲浪,他们就去到印尼,让雷欧体验冲浪的刺激。
此外,全家一致通过的愿望,是去非洲参加猎游。
在非洲大草原上近距离观看百科全书上的野生动物,感受生命的原始力量。
影片跟随这家人的脚步,记录了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冒险。
带领观众一同领略世界上最美的景色:辽阔的非洲草原、巍峨的喜马拉雅山、纳米比亚沙漠的壮丽日落、神秘的亚马逊雨林……
也感受了旅行途中,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联结。
尽管旅行的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,但疾病的阴影却依然左右着这家人。
孩子们开始出现夜盲的症状,随着夜幕降临,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见。
11岁的米娅看不见星星了,6岁的科林也无法和小伙伴在傍晚踢球了……
片中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当他们看不到星星时,才意识到这是他们最先和世界告别的东西。”
在旅途中,孩子们也会像所有普通孩子一样,因为疲惫、饥饿或想家而情绪低落。
影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些不那么光鲜的时刻,也展现了家庭成员在面对困难时如何相互扶持。
剧情最感人的部分在于它展现了家庭成员的成长。
父母们从悲伤中走出来,变得更加坚韧和乐观。
而孩子们,尤其是大女儿米娅,则从一开始的困惑和沮丧,到逐渐接受现实,并在旅程中寻找自己的快乐。
影片镜头还捕捉了孩子们用其他感官“看”世界的瞬间。
不仅仅用眼睛,还可以用手去触摸冰岛火山熔岩的纹理,用耳朵去倾听风声与海浪……
当我们习惯用眼睛看世界时,片中的孩子们却用日渐模糊的视力,教会我们如何真正地“看”。
这是一种超越视觉的体验,用内心去捕捉那些无法被相机记录的美好。
影片的“治愈力量”不是消除了焦虑,而是重新看待人与焦虑的关系:未来失明是确定的,但此刻看见的快乐也是确定的。
黑暗将会降临,但脑海中储存的万千美好同样真实。
这种态度让人得以超越困境,抵达了某种更加永恒的境界。
作为观众的我们或许不会经历失明,但我们每个人都在逐渐失去一些东西——健康、青春、身边的亲人,乃至最终失去整个世界。
但在那之前,我们依然可以享受并珍惜当下。
佩尔蒂埃一家结束旅行后,回到了加拿大的日常生活,但他们依然在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多难忘的回忆。
孩子们也开始接触导盲犬,并且练习蒙着眼睛靠盲杖行走。
大家没有垂头丧气,而是积极地为失明后新的生活方式做准备。
旅行期间,妈妈伊迪丝将他们的冒险经历和个人感受记录了下来,并出版了一本法文书,书名是《Plein leurs yeux》(填满他们的双眼)。这本书也成为了他们故事的延续。
《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》以“最后一眼”为题,赋予了每个镜头深刻的意义,“Blink of an Eye”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珍贵。
影片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:珍惜当下,活在当下。
以及如何真正地“看”世界,珍惜那些习以为常的美好瞬间。
这不仅仅是一场旅行记录,更是一个关于爱、家庭和接受命运的故事。
观众可以看到父母在镜头前流露出的无助与坚韧,以及孩子们在旅途中表现出的天真与勇气。
未来或许不可预测,但此刻的美好也是实实在在的,纵使命运的无常,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以何种态度面对。
如果此刻的你对未来感到焦虑,不妨静下心来观看这部纪录片,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。
*本文作者:RAMA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阿席达卡:与麻烦共生
下一篇:果然得到的都是侥幸啊失去的是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