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9-03 09:02:30
当我听说这是王尔德的《不可儿戏》的最酷儿的一版改编,同时还看到图一这样的剧照,我就想:ok,所以这版的男主角捏造Ernest这个身份,是要为了掩人耳目在伦敦城里做drag queen?
结果故事根本不是这样嘛!除了一头一尾有点类似drag queen的舞蹈之外,我好像也没看出来酷儿在哪里?更多感受到是男性创作者的焦虑:两位男主角捏造假身份就是在真实生活里尝试虚构,他们徜徉在虚构的身份里获得某种自由,却又必须面对虚构有可能会毁了自己在意的真实人际关系。最后戏剧用一连串巧合化解了“虚构就是撒谎,撒谎就会伤人”的张力。
这部戏里还有一条暗线是女性的写作。两位女主角塞西莉和Gwendolen,都有写日记的习惯,家庭女教师Prism还曾经写过小说。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塞西莉跟阿尔吉侬说,在我的幻想里,我们早就订婚了,我们还解过一次婚约。她仅仅只是听自己的监护人提了一嘴Ernest这个子虚乌有的“人物”,就开始日复一日地谈论他、想像他,甚至代替他给自己写了一盒子的情书,还感慨:“这些情书的文笔可真好!”我拍案叫绝!你们男的捏造假身份风流快活,我们女的为什么不能谈“白日梦恋爱”聊以自慰?何况,维多利亚时期的乡村生活对女性来说真的很无聊。
我还很喜欢两个女主角对Ernest这个男性名字投射的想象,真的,太绝了!起名是我们赋予一个人物形象和魅力最简单的方法。我估计女主角可能在某些读物,比如言情小说里读到过这个名字,所以对“Ernest”充满幻想,远远超过她们想去了解自己情人真实面貌的愿望。试想如果“花泽类”不叫“花泽类”,而叫一个很平庸很烂俗的名字,还能勾起我们的幻想吗?当然不能。作家一定会跟你说给角色起名是很重要的。这部剧里就有不少佶屈聱牙、我闻所未闻的英文名,也有瞎起的名字,王尔德在玩起名的游戏。
anyways,戏还是很精彩的,在这几乎三小时的时长里我的笑声就没有停过。蓓蕾剧院第一次来,环境相当不错。今晚很热闹,有很多人来看音乐会,但是等我离开的时候,剧院已经人去楼空了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摆了就会烂